什麼是食物里程 (Food Miles)?這是指食物由生產端送到消費者手上,所需要運輸的距離。為了要節能減碳,促進環保,有些環保人士會以食物里程的觀念,勸說人們應食用本地生產的食物。因為,長距離運輸所需的交通工具(例如飛機、輪船)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因素之一。
仔細思考,這樣的觀念,其實是有爭議的。選擇食物里程短的食物來消費,真的比較適當嗎?
先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思考:
我們要不要使用外國進口的服飾、電腦、以及各式各樣的外來產品?如果不拒絕,為什麼偏偏要以食物里程的觀念,來反對食用從國外進口的食物呢?為什麼要單挑進口食物來歧視呢?食物里程的觀念,其實是帶有濃厚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是一種新形式的貿易障礙。這種觀念對於出口以農產品為主的國家,尤其是開發中或貧窮的農牧業出口國;以及地處偏遠、必須要經過漫長的路程才能到達消費者餐桌的農牧業出口國(例如紐西蘭),是非常不利的。
再從能源消耗的角度來思考:
從食品生產與運輸所消耗的能源來考慮,購買“食物里程”短的食品,並不一定能夠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在生產過程中:
有些地區的土壤、氣候等環境,就是適合種植某些農作物、水果。但在其他的地方,就不適合種植。雖然可以在日本種植香蕉,但在台灣種植,會更合適,更節省能源;雖然可以在台灣種植蘋果,但在日本種植,會更合適,消耗的能源更少。在溫帶、寒帶的國家,用溫室種植農作物,更是消耗大量的能源。但是,食物里程並不能反映這方面的差異。
在運輸過程中:
不同的運輸方式使得運輸里程即使相同,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也可能存在較大差異。例如,空運消耗的能源,就比海運還多。
結論:
食物里程觀念的提倡者,所關注的僅僅是農產品從田園到餐桌的總里程。這不僅忽略了食品生產過程中、以及不同的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也造成貿易障礙。我們應該可以說,食物里程,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