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進步的代價,在《潘朵拉的種子》

一萬年前的「新石器革命」– 農業,啟動了無法預見的改變,對人類、生物及環境(地球的蓋婭),都造成深遠的影響。曾經揭開人類祖先當初如何遍布全球之謎的美國科學家 Spencer Wells,在《潘朵拉的種子》一書中,探尋這一連串過程的前因後果,以及人類為文明發展而改變動植物與環境,所付出的代價。

閱讀全文

歷史上的大暖化

歷史上的大暖化

The Great Warm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Civilizations (2008)

作者:Brian Fagan,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摘要:

中世紀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約公元800年(中國唐朝中葉德宗時期)至1300年(中國元朝中葉成宗時期)
小冰河時期(Little Ice Age):約公元1300年至1860年(中國清朝文宗咸豐年間)

中世紀暖期對全球各地的影響:

在歐洲,漫長的較高溫期使糧食達到某種程度的穩定,農業技術創新,人口穩定成長,城鎮數量增加。也促進了貿易、激發戰爭,為日後主權國家的紛紛出現打下基礎。但農民為開墾更多的土地,大規模砍伐森林。13世紀末期,人口成長速度超過農產量增加的速度,帶來嚴重的經濟問題。1315年春,西歐地區連下七星期的雨,導致農作大歉收。此時,更難捉摸的天候、威力更強的暴風雨、嚴冬或酷署,成為小冰河期漸漸降臨的特色。1347年起,黑死病開始傳染,導致歐洲人口銳減。

閱讀全文

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登陸巴哈馬,歐美兩大洲展開密切的結合。從此以後,哥倫布帶給歐洲人的,不僅是新大陸的發現。他更展開了地球史上重要的生物大交換,從美洲傳到歐洲、從歐洲傳到美洲,並持續至今。各式各樣的動植物與微生物的交流,對全世界造成深遠的影響。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