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團體協約餘後效力之相關問題

團體協約終止後、未簽訂新約前之空窗期,法律上賦與原團體協約有餘後效力。因此,團體協約法第21條規定:「團體協約期間屆滿,新團體協約尚未簽訂時,於勞動契約另為約定前,原團體協約關於勞動條件之約定,仍繼續為該團體協約關係人間勞動契約之內容。」。在此,就不揣冒昧,先解釋團體協約餘後效力之性質,再嘗試對其可能發生的相關法律問題,作初步之探討。

閱讀全文

認識2008年團體協約法(四)存續期間

  • 2010年10月30日修正

本篇在說明團體協約之存續期間及終止。原則上,團體協約因存續期間之屆滿而終止。團體協約法第五章「團體協約之存續期間」,主要是在規定團體協約終止之事項;也規定團體協約在當事團體合併、分立或解散,以及發生情事變更時,應如何處理之原則等事項。
閱讀全文

認識2008年團體協約法(三)效力

本篇先介紹團體協約之適用範圍,以及同時有多數團體協約可資適用時,其適用順序為何。接下來,再說明團體協約之效力:依團體協約內容性質之不同,團體協約會有兩種不同之效力,債法性效力與規範性效力,其拘束對象亦有不同;且團體協約在期間屆滿後、新約簽訂前,就勞動條件之約定,會發生餘後效力。
閱讀全文

認識2008年團體協約法(二)內容及限制

本文在於說明,團體協約之內容及限制。團體協約之內容,在於約定勞動關係及相關事項,有關工會會員僱用之代理職場、封閉職場、工會職場與開放職場條款。團體協約之限制,在於不得違反國家法律,也不得侵害企業經營自由與勞工私生活領域。
閱讀全文

認識2008年團體協約法(一)協商及簽訂

  • 2010年10月30日修改
  • 2011年4月30日第二次修改

團體協約法,是規範勞動三權中之協商權之法律。所謂協商權,就是多數勞工可以透過工會,針對勞動關係(尤其是勞動條件)及相關事項,集體與雇主或雇主團體談判交涉之權利。團體協約法在2008年1月9日由總統令修正公布全文七章34條,並於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七章分別為: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團體協約之協商及簽訂,第三章團體協約之內容及限制,第四章團體協約之效力,第五章團體協約之存續期間,第六章罰則與第七章附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