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為誰而存在?

企業最大的使命與責任,就是為員工和在背後支持他們的家人追求與實現幸福。
人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要經營公司?因為,所謂的幸福,一是被愛,二是受人讚美,三是對他人有所貢獻,四是為人所需要。後三種幸福,必須藉著工作才能夠享有。光是在安養院或是家裡悠閒地過日子、看電視,並不見得是幸福。真正的幸福要工作才能體會。人所謂的「生存」,就是透過工作被人需要,也透過工作,能夠自立更生。公司就是可以提供這種機會的場所,這就是企業的存在價值與社會使命。
閱讀全文

刺蝟的優雅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2006)

作者:Muriel Barbery,譯者:陳春琴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這是一本小說,交錯著住在法國巴黎某高級公寓裡一個中年婦女與一個小女孩的獨白。五十四歲的荷妮(米榭太太),雖然相貌醜陋、身材矮胖、做著門房(大樓管理員兼清潔婦)的工作,卻有一顆對蹠(ㄓˊ)性的優雅心靈,她愛好哲學、藝術與文學,是具有刺蝟性格的人。另一位是十二歲的小女孩芭洛瑪,早熟又聰明,住在這棟高級公寓。兩人同樣喜愛日本的藝術與文化。

閱讀全文

認識基林曲線

美國科學家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 ;April 20, 1928-June 20, 2005),從1958年3月在美國海洋大氣總署(NOAA)設於夏威夷毛納洛峰(Mauna Loa,亦有譯為茂納羅亞火山,是地球上最大的火山)觀測站,開始以精密儀器持續測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的濃度。從1958年3月所測得的315.71ppm開始,經過長年測量資料的累積,形成地球科學上最重要的圖表–基林曲線(Keeling Curve)。

閱讀全文

看隨機性如何左右你我的命運

為什麼兩篇差不多的作文,其中一篇的分數比較高?
為什麼比爾蓋茲能成功、史蒂芬金的小說會暢銷、布魯斯威利一炮而紅?
現實世界發生的許多事,都是隨機的,就像浮游在液體中的花粉微粒,會不斷的讓一個接著一個的隨機事件推向東、推向西。
閱讀全文

可預測的非理性行為–誰說人是理性的

本書是從行為經濟學的觀點,來探討人類許多的非理性行為。標準的經濟學,認為人是理性的,人是經由成本和效益的比較之後才會做出決策。行為經濟學,則觀察到,人類做決策的過程,常常是並不理性的;而這些非理性的行為,還會重覆出現,所以是可預測的非理性。作者Dan Ariely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透過實驗,證明人類有以下可預測的非理性行為。
閱讀全文

一位腦神經科學家的中風歷程 — 認識中風

奇蹟

My Stroke of Insight: 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2006)

作者:Jill Bolte Taylor,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2月

什麼是中風:

中風(stroke),是指腦血管攜帶氧氣到腦細胞的過程出了問題。

中風,可以分為兩個類型:

  1. 缺血性中風:腦血管有血塊阻塞,於是充滿氧氣的血流無法送到血塊位置以後的細胞,以致該區域的腦細胞受創、壞死。
  2. 出血性中風: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部,當血液直接接觸到神經元時,它們對於神經元來說是有毒的,因而對腦部造成損害。

閱讀全文

大腦當家

大腦當家

靈活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上層樓

Brain Rules: 12 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t work, home, and school (2008)

作者:John Medina,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摘要:

12條大腦守則(大腦運作的規則):

  1. (運動)運動增強腦力:
    • 我們的大腦是為走路而建構的,要增進思考技術就要不停的動。
    • 經常運動,對於各年齡層的人的認知功能都有益處,有助於學習表現。
    • 運動使血液進入大腦,帶來含有能量的葡萄糖和吸收有毒電子的氧,還能刺激維持神經連結的蛋白質。
    • 經常運動對於憂鬱症、焦慮症的病人,有立即和長遠的效果。
    • 一週只要兩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會增進認知功能,大幅降低罹患阿滋海默症、失智症、中風的機率。
  2. 閱讀全文

歷史上的大暖化

歷史上的大暖化

The Great Warm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Civilizations (2008)

作者:Brian Fagan,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摘要:

中世紀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約公元800年(中國唐朝中葉德宗時期)至1300年(中國元朝中葉成宗時期)
小冰河時期(Little Ice Age):約公元1300年至1860年(中國清朝文宗咸豐年間)

中世紀暖期對全球各地的影響:

在歐洲,漫長的較高溫期使糧食達到某種程度的穩定,農業技術創新,人口穩定成長,城鎮數量增加。也促進了貿易、激發戰爭,為日後主權國家的紛紛出現打下基礎。但農民為開墾更多的土地,大規模砍伐森林。13世紀末期,人口成長速度超過農產量增加的速度,帶來嚴重的經濟問題。1315年春,西歐地區連下七星期的雨,導致農作大歉收。此時,更難捉摸的天候、威力更強的暴風雨、嚴冬或酷署,成為小冰河期漸漸降臨的特色。1347年起,黑死病開始傳染,導致歐洲人口銳減。

閱讀全文

異數

異數

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2008)

作者:Malcolm Gladwell,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摘要:

成功不是那麼簡單,不是個人埋頭苦幹就能成就的。成功不是無中生有的,和家世背景,以及有沒有貴人相助大有關係。今天很多功成名就的人,表面看來,似乎是自己打拚來的;然而隱藏在他們背後的優勢、機會和文化遺產,也不可小覷。(P13)

閱讀全文

敗部經濟學

敗部經濟學

99%失敗與1%成功的道理

Why Most Things Fail:Evolution,Extinction And Economics (2006)

作者:Paul Ormerod,譯者:林茂昌

出版社:早安財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摘要:

為什麼大多數的企業最後會倒閉?大多數的商業投資、政府政策與經濟上的預測會失敗?因為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為經濟系統的行為「幾近隨機」,也就是說經濟體裡的個別組成(人、公司、政府等),其行動有其目的和企圖,這數百萬以上的決策,一直都在互動、相互作用,導致整體的結果,看起來就像隨機一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