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ace Arthur 是發育生物學的權威及動物演化的首要思想家。其著作《不期而育:談動物王國的興起》,中文版由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所翻譯。主要是在探討生物複雜程度演化的原因(這也是本書的特點),並從胚胎發育,也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動物的演化。壯觀又多樣的生物,其實都出自簡單而自然的過程,就像達爾文在《物種起源》所言:「以此觀之,生命是極其壯麗的。」(there is grandeur in this view of life)。
閱讀全文
美國哈佛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約翰.瑞提醫師,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舉出各項實證研究,主張運動不只能鍛鍊肌肉,還能直接鍛鍊大腦,改造心智,穩定情緒,增進學習力。身體只要動起來,就可以增長腦細胞,排除諸如焦慮、憂鬱、過動、成癮等困擾,還能減緩老化、預防老人失智症!運動可以對心理健康和認知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
閱讀全文
《權利的成本:為什麼自由依賴于稅》(The Cost of Rights: Why Liberty Depends on Taxes),是由美國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 Stephen Holmes 與 Cass Sunstein 兩人所合著的。本書讓讀者重新思考權利的另一個面向及其本質,極具啟發性。本書的中心思維就在於,權利有著昂貴的成本,因為權利的保障與實現,必須依賴於由稅收即公共財政所支撐的政府。
閱讀全文
我們是有史以來最健康最安全的人類,但卻生活在恐懼(或恐慌)的文化當中,憂慮也比上一個世代更多。社會充滿風險,我們是如何評估風險而產生恐懼的感覺?恐懼是如何製造出來?人類社會面對那些恐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知風險?《販賣恐懼》一書,就此有精彩的分析。
閱讀全文
![]() |
Atlas Shrugged (1957) 作者:Ayn Rand,譯者:楊格 |
久仰這部小說的大名及其影響力,在2009年正體中文譯本問世後,終於有機會拜讀。這部小說,屬於「哲學小說」,作者是艾茵蘭德(Any Rand)。小說的架構是這樣的。有一群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思想等的)創新者,受到了掠奪者的壓迫。這些掠奪者,不從事創新競爭,卻去散佈犧牲自己來成就社會公益的道德與正義觀;並藉由同業公會限制競爭、瓜分利益;遊說政府通過各種保護法令,逐步強化政府對產業的控制。這是少數人假藉利他之名,行掠奪之實,來犧牲創新者,強佔其理性交易的利益,而使得創新者不得不罷工。如果創新者罷工了,就如同將地球扛在肩上的阿特拉斯神,有一天不堪長久的負荷,聳聳肩拋下地球一走了之,那麼地球的命運將會如何呢?當創新者罷工,經濟體制就會開始崩潰,所有的人都會蒙受社會退步與動亂的苦果。而這些創新者的理想,就是要重建一個理性、自利的資本主義社會。這部小說,有時讀來緊湊、有時讀來不免枯橾,但極具思想的啟發性。
![]() |
Your Inner Fish: A Journey into 3.5-Billion-Year History of the Human Body (2008) 作者:Neil Shubin,譯者:楊宗宏 |
摘要:
魚類和陸生四足類動物是不同的,魚類的頭呈圓錐形、沒有脖子、身上有鱗片、有鰭;原始的陸生四足類動物,頭是扁平的、有脖子(頭可以獨自轉動)、沒有鱗片、有四肢。而提塔利克(Tiktaalik)魚,則是介於魚類與原始陸生兩生類動物的中間物種,牠是從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古生代泥盆紀)的古代河流所形成的岩石中所找到。牠的頭呈扁平狀,而且有脖子,頭上有鱗片,鰭上有膜,鰭內具有肩膀、手肘和腕關節,可以做伏地挺身;沒有鰓蓋骨,靠嘴巴呼吸;身長三公尺。
閱讀全文
許多人士預測,全球石油的蘊藏量還可供人類使用約40年。依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BP公司之估計,截至2008年底,全球石油已證實蘊藏量(proved reserves, 或稱探明儲量)和年生產量的比值(Reserves/Production Ratio, R/P ratio, 或稱可開採年限、儲量/產量比率),為42年[1]。也有許多人士預測,全球石油產量依循鐘形曲線,在未來幾年內或是已經在這幾年達到最高峰值,也就是哈伯特頂點(Hubbert Peak)之後,會逐漸下降。哈伯特頂點,世界著名的地質學家坎伯爾(Colin Campbell)認為已經出現在2008年[2]。不過,這樣的論點,可能過於悲觀。
![]() |
小生命大腸桿菌解開生命奧祕 Microcosm: E.Coli and the New Science of Life (2008) 作者:Carl Zimmer,譯者:潘震澤 |
摘要:
我們每個人的腸道,有多達三十種不同品系、數十億個大腸桿菌(E. Coli)與我們每個人共存,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分解醣類,製造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與胺基酸,也會釋放某些化學物質以擊退病原菌。雖然有些大腸桿菌品系確實具有致命性,例如O157:H7,但大多數是無害的。我們和我們腸內的大腸桿菌,都屬於同一生命共同體的成員。其實,幾乎地球上每個溫血動物體內,都有那麼多的大腸桿菌。它們也存活在河流、森林裡。同時,也活在數以千計的實驗室的培養瓶與培養皿上。p16,94,95
閱讀全文
模仿不但是最原始的學習,更是形塑人類行為的一雙手。因為大腦中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的活化,使得我們可以透過模仿來學習。透過模仿,我們察知別人表情和情緒的改變,也瞭解別人心智狀態,並瞭解自己。這種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正是社會行為最基本的起始點。人類的文化與技能的傳承,也是透過模仿來學習,一代一代傳下去。
閱讀全文
新聞、政治及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字。不論好壞,它們儼然已成為現在最高級的語言,會說這種話的人,稱霸為王。數字讓人一看就懂的特性,往往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更吸引民眾的注意力。但數字卻往往被操弄來欺騙社會大眾,而不是讓大家明瞭事情的真相,數字的角色極端模糊,既有信服力,又有欺騙力,到底我們要如何看透數字?